五报五中 原始创新是关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者薛锦云教授与其国家基金课题

更新时间:2003-03-09

    最近,薛锦云教授的科研项目“基于PAR方法的算法设计形式和自动化研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为国家基金课题,并获国家基金资助。到目前为止,薛锦云教授和他的学术梯队已经连续五次获得国家基金非地方基金资助,取得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报五中的佳绩。这在全国所有申报单位和个人中是不多见的!
  薛锦云教授目前承担的国家基金课题“基于PAR方法的算法设计形式化和自动化研究”围绕三个主题:算法演算(Algorithm calculus)、PAR方法(PAR method)、算法设计自动化(Automatization of algorithm design),基于四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资助下形成的PAR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算法演算这一新概念的机理和方法,寻找从算法规约(低效算法)形式推导快速Radl算法的规律,进而构造基于知识的生成极值算法的自动转换工具。课题涉及软件开发形式化和自动化、算法程序形式化推导和证明研究两方面内容,这是该课题最关键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属科研攻关的前沿项目课题。同时,这又是一项原始创新研究的继续,它的成功将对软件开发形式化和自动化、算法程序和证明、算法和程序设计相关课题体系的改革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可望在激烈的国际科研竞争中确立我国学者应有的地位,因此,该项目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关于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通知》决定:“为了加强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逐步试行科学基金制,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明确其任务:“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有效地运用科学基金,指导、协调和资助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科学基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它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重大改革措施,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自成立之日起,已经走过了17年的光辉历程,在国内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院士一致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对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撑,能促进基础研究的全面发展;是创新发展的摇篮,对创新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并有力地促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重大项目的催化剂。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推动着高等院校基础性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支持了一流大学的建设,是一些高等院校向一流重点大学迈进的原动力。
  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受到国内知名学者的普遍关注,基金课题在学术科研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权威性。国内所有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均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衡量单位和个人科研水平的标准之一。
  由此可见,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非易事。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江西、整体科研水平不强的江西师大,那就更加困难了。然而薛锦云教授却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在这片“红土地”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开拓进取,以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正派的学风、极强的科研攻关能力,孜孜不倦地长期从事所在领域的研究。薛锦云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863智能机高技术发展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探索课题3个(属国家863智能机高技术发展计划),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个。江西省一级重点研究课题3个,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项目1个。成为国内计算机领域少数几个能够同时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项目的专家。此外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科学》(英文刊)、《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教学》(英文刊)、ASCM’98(英文论文集)、《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论文50多篇,受到国际国内多位著名计算机专家高度评价,多篇论文还被EI、SCI、ISTP摘录。
  薛锦云教授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达到了该方面研究的先进水平,走在了科研前沿。薛锦云教授在科研中还十分注重原始创新的研究,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这就是薛教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报五中”的奥妙所在!
  薛锦云教授,1947年8月出生于江苏农村,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后执教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85年出国深造,并受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格里(D·Gries)教授破例邀请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访学。1989年应国际最优化算法学术研讨会主席亲自来函到研讨会现场作专题学术报告。1992年,因成绩卓著破格晋升教授,成为我省较年轻的教授之一,同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6月被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聘为客座研究员。1996年被确定为江西省“九五”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并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由省政府批准为我省计算机和信息领域首位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2年7月聘为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所长;担任教育部高师计算机教育指导组成员、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理事、华东地区高教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林柳生 罗建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