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景致同样属于这一个热情的季节。走过盛夏,奋进的江西师大再一次绽放她累累的硕果:刚刚喜获博士授予单位,又迎来了该校体育学院学生欧阳鲲鹏在世界大运会夺金的佳音……走进江西师大校园,我们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清新、研究学习型人文氛围;与师大党委书记兼校长游海交谈,他说得最多的是如何创新办学理念、夯实特色基础、打造竞争实力,让我们领悟到一种与时俱进、超常规跨越式的办学胆识与豪情。
![]() |
|
|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游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校党委扩大会上提出了江西师大的发展定位:把江西师大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同时,江西师大作为江西优先发展的三所高校之一,应当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重要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因此,他确立了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大学精神,提升竞争能力,培养现代人才,使师大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智力源、思想库的办学理念。
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高层决策者达成共识,那就是实事求是地分"三步走" :
第一步:到 2005年,基本完成学科建设、基本建设、培养模式、办学层次、管理体制的结构性调整。获得国务院博士学位授予权,获得国家重点学科或基地,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获得国家级优秀拔尖人才重点项目,实现江西师范大学向以教师教育和若干重点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型大学的转型,初步建成一所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第二步:到2010年(建校70周年),基本达到学科特色鲜明,管理体制先进,师资队伍良好,基本条件完善,有若干学科和领域跻身于国内一流水平,在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体办学水平在全国高校中位置显著前移,初步建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为迈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到2020年(建校80周年),实现发展目标,建成一所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立足特色 强化学科发展优势
站在时代前沿,游海敏锐感觉到,在高校竞争日趋激烈,日渐融入国际化的今天,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竞争力。游海表示,江西师大的师资和学科建设主导思想就是坚持特色战略。江西师大作为江西最早创办的高校之一,跻身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三中"--最初校名"中正大学"即与当时国内"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齐名。其间虽历经多次变革,但63年沉积的人文传统一直延承,同时学校作为全省师范教育的"母机",应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基本职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学科特色和地方特色,进一步强化校园人文环境,争取跻身于全国50个教师教育基地。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游海告诉记者,师大正在向人才专门化、教师社会化趋向发展,今后学校至少10%的课程必须要求外面聘任的高水平教师任教。为此,学校决定投资1亿元,用3至5年时间构筑人才高地。
首先是优化教师队伍,到2005年,专任教师占学校基本教育规模编制数的65%以上,教师总数达到1500人,师生比达1:16,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人数的15% ,35 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 70% 以上。其次是大力实施引进人才计划,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校或者为校工作,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国内知名专家、学术带头人、博士等,实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兼职师资队伍。对来校博士学位教师,提供112平方米左右住房或住房补贴10万元(学校已在"青春家园"购置 100 套住房专门用于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给予一次性补贴8-12万,科研启动费1-4万元,并聘为副教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今年上半年仅仅三个多月,就通过向全国招纳贤才,就有100多位博士、600多位硕士希望来校工作,已签约博士就有40多位。
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体的高校,江西师大人文学科力量雄厚,也是江西省最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学科。因此学校首先要做大教师教育,形成核心优势,构建更为灵活、开放、国际化、终身化、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继续保持和扩大教师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对于英语、教育、音乐、体育、美术、人文、哲学、史地等优势学科,将全力做强做优,形成领先优势,争取到一两个博士点,突破国家重点文科基地或国家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而像理工类和综合性新兴学科,学校注重形成后发优势,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使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
创新机制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国内的高校包括江西的高校,与国际性大学的差距,从根本上讲不是硬件投入而是办学理念。"游海告诉记者,一个学校要在短期内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要,办学是要办人文,办思想,而治校以开放的思维,主动融入世界教育体系。当前,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由于僵化和封闭,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更加灵活、开放、高效、富有创新活力的发展机制已是大势所趋。
在游海的倡导下,学校决定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赋予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在整合资源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逐步构建一个"学院自主管人,学院自主理财,学院自主办事"的分级管理、分级核算体制,把现在的学院真正转变成为适应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开放性、学习型组织。同时为了搞活学院,学校还进行了与此相配套的系列管理体制改革:即实施"大教务"、"大学工"、"大后勤"、"大财务"、"大学科"改革思路,把培养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资金管理职能和教育科研职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格制度,避免交叉。
今年9月份,学校开始全面改革教学方式,实行学分制。据介绍,学生入校后不分专业,前一年半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一年半后进入专业教育模块,在修完一定必修学分的前提下,按学生自主、按比例的原则实行专业选择分流,最后一年进入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模块,加强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这种改革,有助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强调素质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后对社会的贡献率。
高位嫁接 整合资源壮大实力
"我们看看世界500强的发展历程,几乎都利用过资源重组的战略,这是现代竞争组织加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游海说,师大的现实情况要求学校一定要走高位嫁接、开放办学的路子,而这条路子也是目前学校低成本扩张、获得科技、知识和资源的捷径。
今年4月,原江西金融职业大学 ( 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成功并入师大。这一举措使江西师大的固定资产净增8000万,政府年度财政拨款净增2200万,并拥有一批优秀的学科和人力资源。
正在进行建设的瑶湖新校区需要投资10亿元,但是学校除了支付1000多万拆迁费外,各项工程建设没动财政一分钱。游海告诉记者,学校正是运用经营理念,创新投资体制,借来"外财",香港多伦多企业集团斥资1亿元与学校合作建设科学技术学院,是江西教育界最大的一笔招商引进项目,同时成功引入了2个多亿的社会资金。
四月份以来,学校先后与多家科研院所达成系列学科建设合作协议,实现高位嫁接、共享资源,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江西胡先骕植物研究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江西省高性能计算机技术联合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江西省山江湖综合治理办公室等单位共建"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达成在人员交流、人才培养、数据共享、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的协议;与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建省级"生物化学制品"重点实验室协议。
近日,从韩国大邱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传来的消息让师大师生欣慰不已:江西籍运动员、江西师大与江西省体育局共建的体育运动学院第一批应届本科生欧阳鲲鹏在两百米仰泳中力压群雄,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一枚金牌。近年来,师大体育学院已经组建了不少体育项目队代表江西省出征,成绩斐然。
根据这个办学思路,学校正跟奥地利维也那共同创办音乐学院,共同培养学生和培训师资。与澳大利亚共同创办中澳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生;与美国加州大学联合创办童非体操学院,共同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此外,学校还正在与江西科学院紧密协商,力图实现实质性合作,充分利用省科学院在科研开发方面的雄厚力量,实现师大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领导,不但要有学识,更要有见识。如果有学识而不善于运用,有见识而不善于思考,有经验而不善于总结,有思想而不善于结合,就不可能抓住机遇,有机遇也会丧失机遇,就不是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这是游海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说的话。在同他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中无不蕴含着"开放"二字。在记者看来,游海正是运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创造学校的人文氛围,用自己高远的见识抓住机遇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为师大构建了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