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喜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更新时间:2003-10-17

    7月27日,从国务院学位办传来喜讯:我校喜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基础心理学简介
  基础心理学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1997年被批准为省重点学科。江西师范大学于1990年获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十几年来已有近30位研究生在该学科获得硕士学位。该学科重视学术队伍建设,已有了3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6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形成"以研促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科研成果丰硕,已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级课题20余项,出版和发表了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140余篇(本)。以上为博士点的创建奠定了基础。该学科在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理论心理学为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4个研究方向学术优势突出,特色明显。
  认知心理学方向。1997年开始招收认知心理学研究生,在推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该方向学术带头人胡竹菁教授从90年代初开始对人类演绎推理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理论思索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人类推理加工过程的"知识与试题双重结构模型"。
  心理统计与测量方向。我校从90年代始发展迅速,对IRT理论及现代测量分析软件的研究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本方向学术带头人戴海琦教授和漆书清教授等人先后承担教育部、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国家自考委考试等多项研究。该专业方向已成为国内专攻现代测量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受到国内心理统计测量学界的重视及境外学者的关注。
  心理学理论和历史研究方向。该方向学术带头人郭斯萍教授自1990年起在心理学中国化方面开始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观点,即心理学中国化必须遵循内在逻辑原则,从中国传统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去挖掘、整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基础心理学学科带头人----胡竹菁简介



  胡竹菁,1956年7月出生,江西会昌人。1982年毕业于原江西大学哲学系并获哲学学士学位,1986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师从著名心理学家、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张厚粲教授,1995年获博士学位。同年7月作为被江西师范大学引进的第一位博士聘为副教授,2000年聘为教授。
  胡竹菁同志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则课题"心理模型与心理逻辑的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演绎推理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逻辑推理与人类心理的相互关系研究";江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研究"、"线性推理的心理加工模型研究"等。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心理学报》发表的"内容类别与表征方式对划定THOG问题的影响";《心理科学》发表的"推理心理研究中的逻辑加工与非逻辑加工评析";《心理科学》发表的"心理模型和知识与试题双重结构模型的比较研究"等。2000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
  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和理论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心理学探新》杂志主编、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