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讯 曹琪报道:9月13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草图观摩展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此项国家级重大文化项目将正式进入艰苦的创作实施阶段。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封治国博士作为江西省的唯一入选作者,代表江西正式与国家签订创作合同。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以及孟祥林、靳尚谊、冯远、吕章申、吴长江、诸迪、宋文玉、刘健、徐里等中宣部、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协有关领导,以及“工程”创作指导委员会代表,各省文联、美协代表,在京美术单位代表,入围艺术家及相关历史学家出席当天举行的开幕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在开幕式致辞。她说,在刚刚闭幕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繁荣文艺事业、为我们传承中华文明,搞好本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赵实表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一定能够不负国家的厚望,努力把“工程”打造成“中华文明的传播工程、中国美术的精品工程、国家级的重大文化示范工程” ,广大艺术家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经中宣部批准,由财政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中国美协承办,刘云山同志对“工程”的实施作出了重要批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最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最终完成的作品将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显著位置长期陈列。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致辞中表示,“工程”作品将代表着中国当代美术的最高创作水准,它们的最终完成与陈列,也将体现国家博物馆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的馆藏理念。当天下午,国家博物馆还举办了由全体作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国内重要的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历史学家齐聚一堂,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创作实施问题。
历史画创作向来被认为是美术创作的最高形式。“工程”自实施以来,美术界反响强烈,竞争极其激烈。封治国的最终入选,对提高江西美术在全国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画创作传统,出现过不少重要的历史画作品,封治国顺利进入本次“工程”,标志着更年轻一代的作者开始担负起延续江西美术光荣的重任。
封治国,1977年9月生,江西南丰人,油画硕士、艺术史博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本次“工程”中,封治国以油画《吴阊雅集——明代书画艺术》入选,为江西省争得了荣誉,作为全国仅有的四所入选师范院校,封治国也为我校争得了荣誉。2006年,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学院蔡鸣教授的《方志敏与可爱的中国》一举入选,作品完成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资料表明,我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两次入选上述“工程”的师范院校,表明了我校美术学科在全省首屈一指的科研与创作实力,极大提高了我校在国内美术学科的办学声誉和地位。
链接: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3/09/18/0126596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