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黄斌 杨悦 邵洪群)“图书箱在每个班级流动穿行,让图书真正‘漂流’起来,让同学们可以便利、轻松、随时地阅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黄斌认真地介绍了其团队在服务地宁都县对坊中学开展的“流动图书馆”项目。
自10月上旬起,江西师大支教团在对坊中学正式启动了“流动图书馆”项目,以“图书箱”的形式将图书轮流搬到各班级集中阅读。目前,“流动图书箱”已达十余个,总图书资源达近千册(主要以青少年读本、名著、杂志为主)。在短短一个多月,图书流动量接近6000余人次,覆盖学校千余名学生。
为了让学生有时间阅读,学校专门设立阅读课,由各班级语文老师指导阅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水平。同时,支教团成员还指导学生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流动图书馆”,提升其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全校师生读者中来。
“自筹式”资源,网络搭台募集适读图书
由于农村中学的图书资源有限,且原有图书大部分较为陈旧,学生存在不愿看不想看的厌倦感。对坊中学作为全国贫困县的一个乡村学校,处于学生有阅读需求,但苦于无书可看的窘境。
江西师大支教团借助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腾爱自助捐献平台等),向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发出捐献爱心图书的号召。截至目前,共收到30余次捐献,募集到图书500余本。通过网络募集图书这一方式,不仅合理利用了图书资源,让闲置的图书再次得到利用,而且借助了公益的推手,引导山区的孩子更加珍惜图书,认真阅读。
“自治式”管理,学生唱戏自主管理流通
支教团在对坊中学成立了“流动图书馆”管理组织,由各班级推荐选拔的学生担任“小馆员”。在支教团成员的指导下,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负责图书的整理分类、借阅服务、归还归档等图书运转管理工作,保障了“图书箱”的流通。“小馆员”也在各班级内起到阅读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学生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养成“爱图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助式”阅读,饱览图书破解阅读障碍
“在教室里设了流动图书箱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在教室里看书了,支教老师还会定期对流动图书箱的图书更换更新,我们看的都是很新的图书。”八年级的邱同学说。将图书“流动”到各班级,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便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坐在教室就可以饱览群书,扫除了他们“阅读难、难阅读”的障碍。
在“流动图书馆”的平台下,每逢周末,学校周边的学生都会来到“图书馆小屋”自行阅读,由“小馆员”负责组织学生有序阅读,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的阅读兴趣,支教团的支教老师经常加班为孩子们解读疑惑。同时,在营造的全校“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下,部分班级适时的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在阅读后,同学们相互交流读书心得,
团宁都县委和县教育局相关领导前往对坊中学视察时,对“流动图书馆”项目大加赞赏,认为这种阅读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形式新颖,颇有成效,建议条件成熟时,可以将这一做法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