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解决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封闭、教师培养主体单一、教师实践资源不足、“教书匠”式技能模仿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重点不突出和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造就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江西师大开展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基于大学—中学合作的“三层五段七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教学研究成果。
三层五段七化
构建基于大学—中学合作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依托与100所优秀中学合作的大学—中学“1+100”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和与20个县合作的“1+20”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围绕“认知、体验、内化”三个递进层次的实践能力,建立“名师示范、教育见习、模拟实训、现场实习、实践反思”五个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组织实施协同化、实施指导团队化、团队实践项目化、实践项目情境化、项目管理工具化、管理过程反思化、过程评价多元化”“七化”方法和策略。该模式是江西师大师范生培养创新成果,该模式把教学实践能力分为认知、体验、内化三层梯进过程架构,把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归入从入学到毕业,从观摩、见习到实训、实习、反思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养成教育”思想。同时,该模式中,“互动、交流、合作、反思”既是过程,也是方法,贯穿于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互动、反思”,突破了“教书匠”简单技能训练,实现了技能的内化、提升、超越,达到“内化于心”,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教育家”。
双管齐下
搭建师范生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践平台
为了有效实施“三层五段七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江西师大分别建立了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平台。一是整合学校教师教育实验实训资源,建立了集“师德教育提升”、“教学基本能力发展”、“学科探究能力发展”、“教师特长拓展”四大平台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实验实训示范中心,构建了“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教学基本能力模拟训练”、“教育创新能力情景实践”三层次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立了“基础性实验与技能性训练“、”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与基本能力模拟实训“、”创新性(研习团队、创新研究、实验室开放基金、创新技能竞赛)与情境性实践“的实验实训项目体系。该中心今年7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是依托校—校1+100共同体和校—县1+20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围绕共同体建设、合作项目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建设,建立了教育学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有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互利机制、协商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大学—中学的合作长效机制,该基地今年4月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实施该模式提供了条件、环境等平台保障,让师范生置身于实际教学情境,“真刀实枪”培养实践智慧,增强实践能力。
反思式手册
建立模式实施的工具箱
围绕“五段”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的任务、目标、要求,以及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江西师范大学设计了若干实践项目和流程,开发了一套师范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的工具箱(手册),增强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
整合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
建立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学习与虚拟仿真实践平台
江西师范大学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有效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教学资源,建立了拥有“教师基本技能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中学学科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科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师范生教学能力在线测评系统、教师教育网络资源共享与学习平台”五大平台的师范生网络学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力实训、教师职业能力测评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网络学习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了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促进了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做到“有网络就可训练、有需求就可实训、有时间就可实验”。目前,已有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还被推荐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链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3-12/10/content_231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