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14日电(钟雪艳)对课堂教学课时改革,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率;
在公共教学楼增设信息LED显示屏,上课信息、励志格言、生活温馨提示一目了然;
跟进世界潮流,试行学“慕课”拿学分,让自主学习更多一种选择;
官网增设家长园地,建立多种信息网络渠道,开放办学,让社会、家长、学校建立良好沟通平台;
改造教师休息室、教师备课室的各种环境,精细做好教学保障服务,给一线老师营造温馨的氛围;
…………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近期,江西师大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从精细管理、人本服务入手,于细处着力,推出一系列切实举措,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再提升工程,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精致教学 高效课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首要改革就是课时“瘦身”,这是继教学范式改革后的又一项改革。从这学期开始,学校对课时进行了如下调整:以前,上午每节课50分钟,共4节;现在每节课40分钟,共5节;下午课时,上课的数量没有增加,但因现在是40分钟一节课,放学的时间较之前提前了30分钟,而课间休息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20分钟全部改为10分钟。
“此次改革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遵循了教学规律,也顺应了师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呼声。”教务处负责人张朝光介绍说。
课时“瘦身”,以生为本
据记者随机采访中得知,在实行课时“瘦身”改革之前,十个人中有七个人认为,50分钟的三连堂或者四连堂吃不消,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实在听不进去时就拿出手机或者课外书消磨剩下的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集中注意力一般保持在20分钟左右,三节连堂的50分钟课堂,学习效率实在不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课时“瘦身”改革提供了可能性,课时“瘦身”同时还能解决排课资源紧张问题,尽量减少双休日和晚上排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余时间自主学习。 质量不减,师生共赢
“缩短课时是不会影响课堂质量的,课堂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再说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一点就通,而很多知识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自学。此外,就我现教的《近现代文学史》来说,是需要学生花足够多的时间去阅读原著的,课时调整后学生相对来说就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这样说来,对我的教学还更有帮助呢!” 课时“瘦身”改革的提案人之一文学院陈茜老师说道。当然,一些老师也有担忧:缩短课时后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学目标呢?2013年课程教学“十佳”教师龚岚老师有妙招:她习惯把探讨性问题、思考题放到教务在线的课程讨论区“延伸”课堂,从而保证了课堂质量。
实行课时“瘦身”改革一个月以来,许多同学纷纷表示,上课的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开小差、发呆、玩手机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走出”课堂,去自主、自觉学习。因此,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思维转变能力也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了“学”与“习”。
来自文旅学院的陈飞翔告诉记者,我对这次改革的感觉是:还没玩手机就已经下课了,觉得时间很紧,增强了时间观念。从而上课更加认真,注意力更加集中。此外,地理学院的顾老师也表示,课时“瘦身”之后,老师上课也没以前那么累了,相对来说更轻松了。
刚从图书馆出来的文学院的钟敏笑着说道,“现在有更多时间走出课堂,贴近生活,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这不我又来图书馆看看我的张爱玲、林徽因了”。
参加完志愿服务活动回来的胡雪莹认为:衡量一节课质量的标准不应该是一节课老师灌输了多少知识点、时间的长短,应该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没有提高,课时调整后,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走出”课堂,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架构桥梁 多样学习
大屏提示:大信息大帮助
“咦,看,好大一个屏幕呢,整个教学楼都高大上了……”在上课的人群中,顺着同学手指的方向望去,惟义楼西面五区进门处悬挂着一个巨大的LED电子显示屏,大屏幕上显示了校内教学新闻、周末讲座内容介绍、天气预报、日期、空教室查询等信息。
惟义楼是瑶湖校区最大的教学楼,拥有250余间教室2万多个座位,每天来这里上课的师生人流量多达3万人次以上。在惟义楼东面也有一个同样的LED电子显示屏,以方便上下课的师生查询各种信息。“4月13日(周日)上午,W7305教室,卢乃浩主讲《名侦探柯南与生化探秘》;W7306教室,田宗友主讲《有效课堂的生成机制》……”2013级软件学院梁祺祺在本子上记下大屏幕的信息,她说:“讲座是同一个时间,只能选择一个去听了,有了这个大屏幕,不会遗漏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了,真好。”
2013年课程教学“十佳”教师孟鹰也感叹道:惟义楼的大屏幕很醒目,走进教学楼扑面而来现代化气息,同时能让师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非常好!
“慕课”:自由主动拿学分
捧着书本,坐在大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这种传统的大学教育课堂模式已经out了,现在都学“慕课”了。江西师大为促进学生践行“主动学习、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培养学生网络学习习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慕课平台加强学习,正试行将“慕课”成绩计入学分。
慕课,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利用最先进的网络资源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同学们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模式都表示欢迎,在他们看来,慕课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还给了自己更多的自主选择。研究生院研二刘一南同学说:“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有一个终端,通过正规的慕课平台注册以后就可以进去预约学习。这种学习的方式更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用在乎时间地点的限制,还可以学习名校名师的课程。”
家长窗口:监督沟通无极限
随着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自本学期开始,江西师大“教务在线”进行了重大的尝试性改革——开设家长登录窗口,即学生家长作为第三方纳入教务在线官网的合理登录人。家长在征得子女同意后可以家长身份参与学校管理,目前开放的功能有短信平台、意见箱、教学论坛及查询学校所有公用信息等,如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规章制度、学习问答以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其中包括课程表,成绩单和学业预警等等。
“增设“家长登录窗口”的基本理念是开放办学。学校作为社会的特殊组织,家长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更好地吸纳社会资源,让办学工作透明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起到一个监督的职能。”教务处负责人张朝光说道。
增设家长登录窗口,在家长看来,不仅是了解学生情况的平台,也是家校互动的平台。学生家长刘女士认为,孩子在异地求学,电话里也总是报喜不报忧,作为家长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学校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作为父母当然大力支持。
人文关怀 服务教学
午休时间,部分老师拎着电脑或书本、拿着水杯,开心地走到惟义楼六区一楼的教师休息室。这里有男女休息室各两间,床铺近百张,室内配有空调、热水,供老师们课间临时休息或午休时享用。
学校管理无小事,要“大事做细,细事做精”,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保障。今年新学期伊始,后勤公共教学服务中心惟义楼服务部组织保洁员为教师休息室更换了全新的床单、被罩、枕头,并每周进行一次更换清洗,整齐干净的休息室为在讲坛上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下课后提供了一个歇脚的温馨“港湾”。孟鹰老师说:“教师休息室条件的改善特别好,体现了学校对一线教师的关注,老师们心里都暖暖的,大家都说应该点个赞!”
打开休息室旁边的教室,门牌上写着“教师备课室”,只见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摆了五六张大课桌,上面摆上了鲜花,设有空调风扇、备有热水,Wi-Fi覆盖,安静方便的环境吸引了众多老师在课余时间来这里备课。
每天多做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和腾飞的开始,认真着手去做,就是精细化服务的要点。为了方便快捷地做好教室服务,提高教学服务工作的效率,后勤公司特向制锁企业定购了一批50㎜教室专用挂锁,新的教室挂锁是按一层楼共用一把钥匙开启而定做的。惟义楼教室用上新挂锁后,值班员、管理员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好了,今后惟义楼五层共250多间教室,只需带上五把钥匙就能打开所有教室门,比以前轻快多了。”员工轻松了,为师生教学提供的服务也更快捷了。
另悉,在实地调研、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后勤集团将惟义楼部分卫生间男改女用,保持与实际上课人数男女生3︰7的比例相匹配。
理念决定方向 原则指导行动 细节决定成败
江西师大本着一切服务师生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服务水平,事事力求“精细”,努力让师生满意,有力推动了教学质量的再提高。
2013年课程教学“十佳”教师万宇文由衷感慨:“学校近几年对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他表示,目前学校整体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气氛都很不错,老师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老师教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链接: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focus/2014-04/14/c_1110234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