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江西师大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扩大会,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有作有关“大学教育和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江西师大党委书记田延光主持学习会。
作为北京大学原副校长、现学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有的报告围绕“为什么要办大学、大学人才如何培养、怎样管理大学、大学如何健康有序发展”等历来大学教育和发展中特别关注的问题,具体结合北京大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一一进行了详尽阐述。
张国有认为,大学的定位比较容易,每个学校都在说自己未来二十年要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学。但是,一流大学的建设只是阶段性目标,不是大学的使命,大学的使命仍然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心的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的根本。而大学人才培养,其机制是一个连续的链条过程,从学生入学、进行入学阶段的培养开始,经过课程、训练、论文等,一直到学生结束学业参加毕业典礼走出校门,环环相扣,接续不断,并要和社会需求趋势相联结。我们要思考这个培育链条经过哪些阶段和环节;这些阶段、环节的设置是否必要、合理;我们是否对学生培养的链条构成及其合理性做过系统的分析;当这个链条结束的时候,是不是实现了专业所期望的培养目的;等等。上述各种问题提醒我们,大学的存续与发展,要特别重视人才培养链条的研究与设计,并形成一个有成效的评价机制,还要能弹性地适应社会需求趋势的变化。上述问题的解决,就会形成大学的独特机制,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就存在于这个链条机制之中。张国有进一步提出,大学教育及人才培养的理念、链条和规格,其合理的机制和成效,依赖于大学稳定的运行、合理的选择和长期的积累。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地去做,潜心积累20年、30年,才能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形成学校的特色。
张国有指出,高教改革应当从培养目标入手,确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据此进行课程设置,并配备相应的师资和教育设施。他强调,学校应以院系为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研究应以教师为本,校长和院系领导的教育理念对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要通过教育改革的实践,由理念规则,最后形成机制。
张国有所作报告观点明晰、见解精辟,为解决大学教育及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对于我校广大干部深刻领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链接:http://www.jxedu.gov.cn/zwgk/jxjydt/xbgxjy/2014/04/2014043010182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