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享誉中外的植物学家,是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他首次鉴定并命名“水杉”,推翻水杉绝迹的定论,被誉为“水杉之父”。他一生都致力于植物学研究,是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他便是南昌人胡先骕。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多番查阅资料了解到,胡先骕是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也是民国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八位大学校长之一。他编写了我国首部大学生专用的《高等植物学》教材,创办了我国首个生物学研究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首倡大规模采集标本开创我国分类学研究新时代
据《赣鄱科技名家》记载,胡先骕(1894.5.24~1968.7.16),字步曾,号忏庵。1906年,他考入南昌洪都中学,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1912年,胡先骕参加江西东西洋留学公开考试,成绩名列江西区第一,被正式录取为赴美留学生,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农学院攻读农学和植物学。
留美期间,胡先骕捐资创办了中国最早综合性科学期刊《科学》,并一直是主要撰稿人。他还曾发起组建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民间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1916年11月,胡先骕回国,1918年9月应邀担任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植物学教授。
记者了解到,任教期间,他率先提倡大规模采集植物标本,以供科学研究,此举得到了不少学校的响应。1919年秋,应全国知名大学植物学家之约,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采集标本,调查植物资源的活动。
据记载,胡先骕是江西进行植物考察的第一位学者,在经历许多困难后,制成宝贵的蜡叶标本。他还是我国继北大钟观光教授后,进行大规模野外采集和调查的又一位学者。在此基础上,他创办了南京高等师范植物标本室,开创了中国学者自己采集标本、用现代科学进行分类学研究的新时代。
编写我国首部供大学生专用的植物学教材
记者了解到,当时中国植物学教育刚刚起步,生物学的教材、教具大多引自日本。为使中国大学生读到本国编写的大学教材,1922年,胡先骕与邹秉文、钱崇澍教授共同编写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专供大学生生物学系使用的《高等植物学》教材。该书出版后,国内各大学将其作为主要教材,在教育界影响甚大。
据《赣鄱科技名家》记载,1922年,胡先骕与邹秉文、钱崇澍等教授在南京共同筹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个生物学专门研究机构。胡先骕担任植物部主任,领导并参加华东和长江流域各省的植物采集和调查工作,在生物所内建立了植物标本馆、实验馆和图书馆。
1923年8月,胡先骕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他用2年时间,编写了一部《中国种子植物属志》。当时,因国内缺乏有关参考材料,许多植物学者将这本书传抄数十次之多,这为我国植物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
创建中国植物学会、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森林植物园
1925年,胡先骕回到祖国,从事植物分类研究。据记载,1928年,胡先骕等人在北京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他任植物部主任,1933年起接任所长。历年派工作人员到河北、山西、吉林、广西等地调查和采集标本。并新增设植物标本室,后来成为亚洲最大标本馆,还建设了国内第一家木材实验室。解放初期,在胡先骕的领导下,静生生物调查所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声誉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与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并称为“南北两所”。
为了创建我国自己的植物园,1934年,在胡先骕的倡议下,静生生物调查所与江西农业院共同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
被誉为“水杉之父”推翻水杉绝迹定论
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位于川鄂交界的利川市谋道镇,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初才被人注意到,此树的标本几经辗转,于1946年4月中旬到胡先骕手中。经过反复研究,鉴定该树种,并将其学名定为水杉。
据《新建县历史名人》记载,1948年5月15日,《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正式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署名为胡先骕、郑万钧。而水杉的命名获得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成员们的一致认可,并且永久保留,全世界各国植物志、教科书、科普书都以这篇学术论文命名为准。
事实上,植物学界一度宣布第四纪冰川过后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绝迹,胡先骕他们的论文发表后,推翻了这一定论,这在全世界科学研究史上十分罕见,对于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和古生物学都有重要意义,被誉为“最近一个世纪以来,植物学界最重要的发现”。而胡先骕也被称为“水杉之父”。
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民国八大校长之一
胡先骕自24岁起受聘为教授,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据《江西省志》中记载,胡先骕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桃李满天下。在学校他是最受学生尊崇和热爱的,他博学能言,循循善诱,每次作学术报告,会场内总是座无虚席,甚至挤得水泄不通,听讲的不仅有学生、教师,还常有不少特地赶来旁听的校外科学工作者。
1940年,胡先骕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智效民所著的《八位大学校长》一书中,将胡先骕列为民国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八位大学校长之一。
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胡先骕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植物学事业,为中国植物学的创立和发展而奋斗一生。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其发表的新分类群有一个新科、六个新属、一百几十个新种,被称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1950年,他发表《被子植物的一个多元的新分类系统》,这项重大理论突破,在世界植物学界被誉为“胡先骕系统”。
据记载,1930年,胡先骕当选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委员,1948年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年5月24日,在胡先骕诞辰一百年纪念大会上,裴德安说:“他是世界上公认三个半植物分类学家中的一个。”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说:“胡先骕是院士中的院士。”
记者了解到,胡先骕不仅在植物分类学方面,而且在植物地理、植物区系、古植物学和经济植物学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人们就曾称颂他为“我国当今植物学界之领袖”。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的讲话中,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
链接:http://www.jxcbw.cn/jiangxi/danganjiemi/2014/0527/3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