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骕简介:南昌新建县人,字步曾,号忏庵。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享有世界声誉的植物学家。曾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庐山森林植物园,首次鉴定并与郑万钧联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此外,胡先骕在文学、教育、诗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堪称卓越。
2014年5月24日是胡先骕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近日,记者采访了数位专家学者,还原胡先骕当年在江西的办学历程。
胡先骕曾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在任4年,广纳人才,提高办学质量,使正大成为引誉全国的知名学府。正因为此,今天的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等与正大有渊源的高校,都把胡先骕作为首任校长来纪念。智效民著《八位大学校长》一书,把胡先骕列为民国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八位校长之一。
胡先骕任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
据江西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陶家柳介绍,1939年,时任江西省政府主席的熊式辉又一次向中央政府提议在江西创办大学,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1940年5月,教育部发出部令,指示“中正大学定为国立,筹备事务,仍托江西省政府主持,并聘请熊式辉、程时煃、邱椿、萧纯锦、马博厂、蔡方荫、朱有骞、罗廷光为筹备委员会委员”。为了选择校址,筹委会委员们翻山越岭考察了许多地方,最终选定泰和县杏岭村。
校长选聘工作也同时进行。熊式辉向蒋介石举荐了校长人选7人,即陈布雷、蒋廷黻、王世杰、何廉、甘乃光、胡先骕、吴有训。最终,时任中央研究员评议员、中国植物学会会长的胡先骕得到各方首肯,成为国立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
“见到我是你们毕生的荣幸”
新建县长堎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秘书长胡啟鹏告诉记者,1940年10月31日上午,胡先骕身着马褂长袍,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玳瑁眼镜,主持国立中正大学开学典礼。他说:“英国有句格言,‘牛津大学拔了刀,全国跟着跑’,我要做到‘中正大学拔了刀,全国跟着跑’。” 按照胡先骕设计的办学目标,是希望将国立中正大学办成与中山大学、中央大学齐名,成为“三中”之一的国内名牌大学。
在开学后第一周的周会上,他的开场白是:“在国外的知名大学,如牛津、剑桥学生们是很难见到校长的。今天诸生能够如此轻易地见到我,这是你们毕生的荣幸”。听完周会,学生们走出礼堂议论纷纷。有人说:“哇,好大的口气!”也有人说:“我们的校长率性得可爱。”
20多位清华教授来校执教
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时,设有三院九系:文法学院,下设政治系、经济系、社会教育系;工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农学院下设农艺系、畜牧兽医系、森林系。1941年8月增加文史系和生物系。早在筹备期间,对于教授的选聘,筹委会就坚持“极端审慎,宁缺而不滥”的原则。胡啟鹏告诉记者,正大教授来源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赣籍教授多,当时江西籍正副教授达53人,占总教授数一半左右;二是清华学人较多,胡先骕极力聘国内各大学著名教授,先后有20余位清华教授来校执教。
理学院院长是郭庆棻,知名教授有植物学家张肇骞、数学家王福春等;工学院院长蔡方荫是国内著名的结构力学权威;农学院院长周拾禄是稻作专家;文法学院实力也很强,先后在该院任教的教授有唐庆增、萧蘧、姚名达、雷洁琼、程懋筠等。据统计,在国立中正大学教职员中,在美国哈佛、芝加哥、法国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1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密歇根、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获得学位的达18人。据1949年教育部有关资料统计,国立中正大学在全国25所国立综合大学中,有教授78人,排第13位。
“从此天下学子心,不重黄金重马克”
国立中正大学招收的第一届学生有391名,分别来自赣、粤、浙、皖、苏、湘、闽、桂等省,还有部分南洋的侨生。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学校不间断地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前来演讲。胡先骕在繁忙的公务中也经常抽出时间开讲座,在短短7个月时间内,他就为学生至少作了6场讲座。
学校在学生操行管理方面十分严格。为了防止学生“作伪取巧、猎取学分”,规定每学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学期试验两部分组成。临时试验由教师随时进行,促使学生高度关注平时学习。同学们互相提醒“教授们的‘马克’(mark,分数)是不肯轻易送人的”,并有学生戏言:“从此天下学子心,不重黄金重马克!”
学生论文获国际赞誉
陶家柳告诉记者,1943年以后,正大在校学生数保持在1000至1400人之间。“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住的是泥屋竹棚,睡的是上下木架床,臭虫、老鼠经常来骚扰。”陶家柳说。虽然如此,学生们依然刻苦上进,常常可以看到学校图书馆拥挤争座位的现象。
有一些学生非常拔尖,如机电工程系学生许实章,他撰写了一篇论文《以二次及三次力矩求梁之变位》,得到美国工程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材料力学中的一大发现”,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评价为“这是我们中国学术界的光荣”。1942年,在教育部举行的学业竞试中,工学院学生解沛基荣获甲类数学科第三名,农学院学生王秋圃也进入了乙类决赛。
为保护学生 胡先骕辞职
1943年5月,学校戏剧团体青年剧社义演话剧以赈济水灾灾民。《江西国民日报》一名记者携带朋友无票入场,被学生强制请出后恼羞成怒,撰写并登出歪曲报道。新闻见报后引起学生强烈不满,在多次交涉无效后,全校近千名学生打砸了江西国民日报社。重庆最高当局为此要求胡先骕惩办为首学生。胡先骕回校了解实情后,对参与学生只是各记过一次,并表示“吾教育无方,责任在我”。
因保护学生权益,拒绝处分学生的胡先骕于1944年春天被迫辞职。离校时,全校师生专门举行了欢送会,胡先骕在会上作了题为《离别的艺术》的讲话。“胡先骕虽然只执掌正大4年,却在师生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今天的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都把胡先骕作为首任校长来纪念。智效民写的《八位大学校长》一书,把胡先骕列为民国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八位校长之一。”胡啟鹏告诉记者。
1945年,国立中正大学迁往南昌,以西郊的望城岗原国民党军政部营房为校址。1949年9月11日,“国立中正大学”正式更名为“南昌大学”,在开办整整9年后,国立中正大学的历史画上句号。
记者 魏莹 文/图
链接:http://www.ncwbw.cn/html/2014-06/04/content_16215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