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除了给她献血,我还能为她做点什么吗?”
“原来献血的针这么粗,不过没关系,我不看就好了,最重要是能帮助到她。”
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在师大校园,长胜园食堂外的献血车旁,师生们排起长队为一位素不相识的同学献血。而大家来献血的起因大多缘自朋友圈的一则接力转发的倡议书。
“政法学院2022级法学4班努尔比耶·吐送买提,该生血型为AB型,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被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目前该生缺血严重,情况危急。现面向全校血型为AB型的同学发出倡议,麻烦AB型血型的同学向该生辅导员报备,并需要自愿献血。谢谢大家!”
献血现场,同学们关切地询问努尔比耶的辅导员岳姣老师。虽然她并不知晓这些同学的名字,但献血车里真诚的目光、热心的提问,和阳光一起,弹拨着心底最柔软的弦,让“有爱师大”的夏日更加明媚。
追溯事情的缘由,在病房度过了20岁生日的努尔比耶于2023年6月4日被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病情的严重性给这个家庭当头一棒。60-100万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次日她的姐姐便在“水滴筹”平台发布了筹款申请。
政法学院积极行动,6月6日,捐款链接就已被转发至政法学院教工群和4个校友群,7日全校资助群开始转发。截止16日,已筹募善款近20万元。
父母不远千里地赶来、学院党委书记和副书记的前往慰问、辅导员24小时的寸步不离、3名室友的轮流陪伴、班上同学陆续打来的视频通话,都让冰冷的病房多了几分温暖的色彩。学生处新疆籍辅导员帕日则也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协助交流。虚弱的努尔比耶在浓浓暖意中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扬。
但是,病魔的狰狞让她的身体极度虚弱,病情不容乐观,在第一期化疗临近结束时突然出现了出血状况。6月13日,检查报告显示她的血小板数值达到新低。医院血小板库存紧张,若不进行输血,努尔比耶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岳姣老师将情况紧急上报,学院立刻采取救助措施。在编写献血倡议书的同时联系校团委,对接南昌市中心血站,在校团委和学工处的共同帮助下,在14日世界献血者日这一天,把省血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调动到校内。
学院开始行动起来,2021级行政管理班班级群,朱天义老师发起动员,“大家是这个血型的报一下,救救这个娃!”王一华同学第一个回应:“@班长,是报名给你吗?”……岳姣老师也在转发倡议书的几分钟内,收到了10多个同学的献血请愿。
这份感动源源不断,立刻传导到全校,很快一个名为“AB型献血备用群”的微信群组建起来,212名师生迅速加入。一时间,一封献血倡议书、一张微信群入群二维码,成为了师大人朋友圈发文的标配。整个师大校园内,无论身份,无论学院,无论年级,都参与进了这一场生命的接龙。学校万能墙、表白墙等同样利用各大社交平台广而告之,食堂窗口的打饭阿姨、复印店的老板、奶茶店的员工小哥,都开始讨论这一刷屏的倡议书,“你是什么血型?是AB型吗?”“听说今天献血倡议的事了吗?你有去献血吗?”……“献血”,成为了6月14日师大校园内的高频热词。
14日中午一点,献血车抵达长胜园门前,热浪滚滚袭来,却没阻隔大家献爱心的热情。当日,校团委书记吕建星、政法学院学工办主任吴小平和公费师范生院团委书记李志梅3位老师带头献血,以身作则地书写了师大人的浓浓情谊。
抽血车里,同学们抽血、验血、献血,现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据统计,5个小时内80份捐血证明从岳姣老师的微信中发出,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生命的长河。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延林被这份无私奉献所感动,“大家这份助人之情真的很难得,也很珍贵。”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萦绕在耳,在师大校园,源自每一个小小个体的善举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在世界献血者日的这一天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大通社记者:张栩薇 林阳舟 摄影:黄凯岭 杨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