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青年说】第二十九期跨年专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做文化自信自强新青年

更新时间:2025-01-01

1231日下午,《师大青年说》第二十九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做文化自信自强新青年”跨年专场主题演说活动在红色文化教育馆举行。来自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四名青年学生倾情讲述了他们用青春的热情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圣鸿出席活动并点评。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党委学工部等单位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董圣鸿对四位同学的演说进行点评。他指出新时代青年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从容自信。青年应主动走进历史的长河,积极研读经典古籍,参与民俗活动等,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从而衍生出对文化瑰宝的崇敬与自信。要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意志。青年应发挥创新优势,以实际行动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展示出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要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稳健。青年应立足历史与现实,坚守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青春能动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青春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1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吴璨分享了她在担任汉服社理事长期间,通过组织传统节日集会活动和非遗体验活动,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感受非遗技艺的温度,助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故事。

美术学院2022级绘画(国画)专业杨蓉受《千里江山图》触动而选择学习国画之路,在各类实践活动中以国画为载体传播文化。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绘制井冈山精神系列连环画,支教活动中将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融入趣味课堂,积极参加与留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让传统文化绽放光彩。

文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彭奕宁从家乡福建省的簪花习俗说起,讲述了自己在泉州浔埔村体验簪花的经历,以及这一传统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她还提到众多当代青年在非遗传承中的努力实践,如李子柒、江寻千等,呼吁新时代青年应以实际行动传承非遗古韵,坚定文化自信。

音乐学院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胡翊轩分享了自己与非遗的故事。她通过拍摄系列短片让更多青年人了解盘鹰风筝这一非遗技艺;在下乡推普活动中体验文港纯手工毛笔制作技艺,目睹传承人的坚守与不易,深刻意识到用专业技能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供稿:校团委

编辑:李雅茹

一审一校:钟雪艳

二审二校:曹琪

三审三校:刘小明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