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33项2024年省级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

更新时间:2025-01-06

近日,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4年省级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立项名单,我校共有33个项目获得立项,其中本科层次19项,研究生层次10项,基础教育4项,立项总数居全省第二。




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每四年评审一次。2024年共立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597项,其中,基础教育类项目133项、职业教育类项目167项、本科教育类项目206项、研究生教育类项目91项。此次在省级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评选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彰显了我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成效,为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奠定了良好基础。

 

供稿:研究生院、教务处、教师教育处

编辑:梁柏婧

一审一校:钟雪艳

二审二校:曹琪

三审三校:刘小明

  

附件

江西师范大学2024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

成果完成单位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学科

立项层次

1

地理与环境学院

地理教育“多元协同·提质增效”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江西经验

徐焰华、罗津、吕建星、丁洁翠、黄雄、李娟

其他

基础教育

2

化学工程学院

学员中心、任务驱动、成果产出:国培计划中学化学教师培训创新与实践

陶端健、管华、万常峰、叶婉、李琼、谌红梅

其他

基础教育

3

数学与统计学院

深度学习·协同构建·专业发展:赣派中小学数学名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任琛琛、叶升、李树森、王锋、李卓、焦佳鹏

其他

基础教育

4

美术学院

三全强基、四新引领、五环联动:基础教育   美育浸润协同提质模式探索与创新

杜海明、苏银华、王子文、麦伟生、李芸玲、罗红

其他

基础教育

5

财政金融学院

“四维·四范”学院党建工作体系引领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许靓静、伍月、欧阳慧、卢曼、李观祥

大思政教育

本科层次

6

地理与环境学院

面向两岸三地青年学生的“一核两融三色四跨”地理国情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罗津、冯兴华、胡启武、王嘉轩、俎晓芳、陈露、康勇卫

其他

本科层次

7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思政引领•AI赋能•多元协同:地方师范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曾锦山、汤美丽、游珍、陈恬恬、雷浩鹏、汪文义、陈勇、万欢、袁壮、项青宇、黄清明

新工科

本科层次

8

教育学院

四联四通·玩味赋能·习学互进:“玩教具制作”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苏兰、刘智成、苏春、邹婕、黄可、曹梦婷、杨欢、袁琴、刘源远、黄凡希

教学综合改革

本科层次

9

教育学院

思政引领、标准指引、评价牵引:卓越幼小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毛明斌、刘智成、宋丽红、黄建辉、郭瑞兰、曹烨、杨欢

教师教育

本科层次

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位一体”打造乐听爱学思政“金课”的改革与实践

王钰鑫、王耀鸿、刘坚、魏日盛、张凯、张业振、陈思瑜、黄徐强

大思政教育

本科层次

11

美术学院

“一核两翼、三段六环、四阶递进、五路并举”产品设计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俊杰、吴艳丽、李扬、汪笑楠

教学综合改革

本科层次

12

美术学院

跨界联合、多维并举、全程贯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韩吉安、李扬、金昕、唐阿君、熊敏、郑子路、赵畅、余静言

教学综合改革

本科层次

13

软件学院

跨专业、跨校、跨区域的线上线下“摄设展赏”链式公共美育课程群创新实践

张路正、韩鹏飞、戴微星、周敏、舒利香、卢志安、曹冬铭、饶乐、钟宇声、陈立清、喻晓琛、毕玉、龚金浪

教育教学数字化

本科层次

14

软件学院

价值塑造、项目驱动、赛教融合: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吴福英、李萍、柯胜男、桂小林、王渊、彭雅丽、张光河、王文乐、罗勇、徐承俊、谢更生、杨伟、肖建茂

教学综合改革

本科层次

15

商学院

“三段四融”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生数字素养进阶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

陈武、侯烜方、汤美丽、祝振兵、姚嘉

教育教学数字化

本科层次

16

商学院

“思政引领-课程筑基-双创赋能”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周凤秀、叶修群、黄声兰、杨晶、方玉霞、和聪贤、邓新、丁松

新文科

本科层次

17

生命科学学院

双力并行、四阶递进:核心课程群建设赋能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崔浩、张帆涛、谢运昌、李金林、邹龙、陈雅玲、杨慧林

教学综合改革

本科层次

18

生命科学学院

数智融合、四元共促、开放协同:细胞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张帆涛、彭扣、高志强、孙启彪、陈雅玲、周毅、章佳、陈征

教育教学数字化

本科层次

19

数学与统计学院

五位一体、数智赋能、四美浸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桂国祥、龙薇、温利民、曾令忠、张福民、毕含宇、吴庆初、张胜虎、周凤麟、汪文义、宋慧娟、饶三平、张金国、李玮

教学综合改革

本科层次

20

文学院

三融赋能、跨界贯通、语言铸魂:中文语言人才卓越语言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邱莹、张勇生、王龙洋、张阳、王勤、朱珠、李福言、曹钢、曹东、颜为之、汪花荣、冯樨、王磊光、赵家晨

基础学科

本科层次

21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多维协同·科教融汇·价值塑造:大学物理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程晏蓓、官盛果、王贤平、刘正奇、罗文崴、石晶

基础学科

本科层次

22

政法学院

双课堂、大调查、勤研学的行政管理“田野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朱天义、徐刚、郑娟、马孙亮、陈招娣、廖瑾莹

大思政教育

本科层次

23

创新创业学院

“思创融合、四线联动”——卓越商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詹强南、王钠、颜彬、杨鑫、张曼云、刘桂海、王海燕

创新创业教育

本科层次

24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位一体·交融互鉴·五重协同:红色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

韩桥生、付妍妍、宁洁、严文波、曾永平、李启峰

法学

研究生层次

25

新闻与传播学院

“无边界”理念下新传类研究生“舆情能力”培养的“学训研用   ”模式探索

熊茵、刘芳华、陈雅莉、梁德学、李雨蒙

文学

研究生层次

26

文学院

语言学领域研究生“双核三融四擎五能”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张勇生、邱莹、荣四华、张阳、李福言、曹东、梅晶、王勤、黄琪、吴建华、胡国建

文学

研究生层次

27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三境融通、四位一体、五制保障:新闻传播专硕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建构与探索

邢若南、王琦、袁爱清、陈雅莉、李海丽、李奕娉

文学

研究生层次

28

商学院

讲好中国管理故事:工商管理专硕“一轴·双驱·四环”案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王碧英、郭英、侯烜方、胡京波、陈武、祝振兵、张宇东、徐莹、张会龙

管理学

研究生层次

29

财政金融学院

基于OBE理念的“一体两翼三协同”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廖飞梅、陈菁、彭巧巧、李茫茫、李诗琪、罗忠莲、许东彦

管理学

研究生层次

30

化学与材料学院

化学学科研究生“一引领二转化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卢章辉、陈水亮、陈飞彪、张小亮、胡祥国、谭宏亮、王素琴、郭乔辉、姚淇露、黄民松

理学

研究生层次

31

财政金融学院

金融专硕“双融双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世财、张毓卿、方玉霞、钟成林、彭巧巧

经济学

研究生层次

32

政法学院

校地合作+田野思政+智库育人: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季凯文、 陈招娣 、黄信灶、黄徐强、   罗小娟、廖瑾莹、 黄仁森

管理学

研究生层次

33

教育学院

厚植情怀·协同育人·科研赋能: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椿雷、张铭芳、李芸芳、赵志纯、李弘、徐丽鹃、涂凤艳、郑洁、尚艳艳

教育学

研究生层次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