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学校落实“十四五”规划和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坚强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锚定一流、勇毅前行,以实干担当,绘辉煌篇章。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7月22日,召开全校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动员部署。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并将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融入其中,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4月15日,学校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议,聚焦“五抓五推五强化”,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自觉性进一步提升,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进一步增强。
3月26日至5月22日,学校党委接受省委巡视,同时坚决扛起巡视整改政治责任,认真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统筹抓好巡视整改和事业发展。
学校深入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获批江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学校再次荣获省管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2.省长叶建春来校调研指导,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得到新强化
8月28日,叶建春省长听取智能微纳连续制造江西省实验室筹建工作和江西师范大学流动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工作汇报,并于11月12日来校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了解高校科研工作对接产业企业相关情况。他勉励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聚焦产业发展堵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毛盛勇、黄喜忠、卢小青、王少玄、罗文利等部、省领导先后莅校调研指导。
3.科技成果转化到账总经费居全省高校第一,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获得新提升
聚焦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强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医药、石化化工、新能源、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全年学校签订技术合同300余项。签订合同总金额3.2亿元,到账突破1亿元,均大幅增长。
成立美丽江西研究院,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牵头承担2024年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讲师团培训,助力江西工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认真履行江西省基础教育协同提质联盟牵头单位职责,做好全省基础教育师资硕士研究生培育计划,全省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能力提升培训以及“国培”“省培”等项目。附属中学高新校区(瑶湖高中)高标准开学。
4.获批首个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
3月,由我校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共同申报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建设。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设立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该中心是我校获批的首个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
学校全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重点项目3项),位居全国高校第45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7项,立项数再创历史新高。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创历史最好成绩。学校主办的国际期刊Computational Urban Science被EI数据库收录。欧阳楚英教授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正刊上发表,实现了新突破。方志远教授担任国家“十四五”重大学术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纂修《明代卷》主编,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第3篇长篇学术论文,这也是近年来我校教师在该刊发表的第8篇学术论文。
5.学校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人才培养工作展现新气象
11月6日至8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入校开展线下评估。专家组盛赞学校始终坚守模范初心,弘扬强国情怀,传承卓越基因,全面开拓了美好大学、一流大学、模范大学建设新视野新境界,彰显了新时代一流师范大学的气质和品格。
体育学院2022级运动训练专业万乐天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铜牌,2020级体育教育专业许彤在第18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获团体铜牌;音乐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朱海明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高教组就业赛道金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获2金2银7铜,累计获金奖总数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师范大学第1位。教育学院苏兰教学团队、创新创业学院谭菊华教学团队均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6.多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站上新台阶
实施“1231”人才工作年度计划,聘任学术副校长1人、学术院长3人;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88人,其中引培国家级人才4人,1人入选国家自科基金外国资深学者项目;柔性聘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领军人才3人;成功培育省部级人才30余人。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7.“社会科学总论”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2024年7月1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社会科学总论”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6个。
8月,学校新增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江西省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零”的突破。10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软科中国一流学科(前7%),位列全国师范院校第9名、地方师范院校第5名。
8.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我校思政课建设成就,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取得新成效
5月2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入脑入心的“大思政课”》,近4分钟时长报道了我校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效。
大力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4个,位居全省第一。学校获评全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肖华平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汤美丽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10月,“一站式”学生社区(二期)正式启用,致力打造成为“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和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9.举办纪念胡先骕诞辰13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呈现新面貌
5月24日,我校前身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我国植物学奠基人、教育家、文学家胡先骕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瑶湖校区举行。
为纪念胡先骕诞辰130周年,学校先后开展阅读分享会、书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重修胡先骕纪念馆,录制系列访谈视频,设立“胡先骕讲堂”等,有力地弘扬了胡先骕先生的教育思想、学术思想、文化成就和精神品格,在全校营造了“知校、懂校、爱校、为校、强校”的浓厚氛围。纪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新闻网、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
学校获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和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高校。
10.首个海外学习中心正式落地,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启新征程
11月28日,学校与墨西哥合众国华夏中国文学院共同签署《关于合作设立江西师范大学墨西哥学习中心的协议》,我校首个海外学习中心正式落地。
2024年,学校入选“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和“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成员高校。全年与17所海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与马达加斯加马哈赞加大学、菲亚纳兰楚阿大学、巴勒斯坦圣城大学共建中文本科专业,与墨西哥华夏中国文化学院共建“江西师范大学墨西哥学习中心”。学校接待了来自泰国、马达加斯加、美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等国的高校代表团。本科毕业生出国(境)升学率、学生海外学习研修经历比例和来华留学生数均创历史新高。
昔日已绘万卷图,今朝更行千里路。2025年是建校8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发展的谋划之年,是学校攻坚“双一流”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地,不断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好大学、一流大学、模范大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