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朱虹: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书写更多更好史学精品力作——在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5-01-13

尊敬的马敏教授、各位专家学者,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应邀参加这样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特别是能够与拨冗莅会的马敏教授、李红岩教授、左玉河研究员、张宝明教授、晁天义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旧雨新知,共聚一堂,坐而论道,我感到非常高兴。

我与艳国同志,都是江西的“进口老表”;既是湖北老乡,又与在座的马敏教授一样,同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友。我在担任江西省副省长期间,主要分管教育、文化、旅游、社科研究等工作,因此,与担任高校领导职务的艳国教授交集和交流都比较多,对江西师大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和了解。1艳国教授刚才的总结报告是花了功夫精心准备的,十分精彩、十分动情,引起了我的同情共感。应当说,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获批和建设,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结合我多次到江西师大考察调研的经历,我认为,这份总结报告是准确的、饱满的、全面的,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建设的十年奋斗史。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的典故,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就是要有这样的灼见和真知;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3的金句,培养千千万万有爱国情、报国才的建设者接班人,就是要有这样的远见和卓识;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的妙论,推进学科建设,就是要有这样的识见和格局。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5这句话强调的是不做则已,“做官”就是要尽心尽力、尽忠职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艳国教授在江西工作十五年,他努力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由此,我向以张艳国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团队,历经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为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建设提供智慧支撑和精神引领的章开沅先生致以最高的礼敬;向为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应邀前来参会的马敏教授、李红岩教授、左玉河研究员、张宝明教授、晁天义教授等表示诚挚的谢意!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7。文化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历史当中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又说:“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8。由此可见,历史、历史科学、历史研究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自发自觉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9,“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10,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和历史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我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江西本土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弥补短板和空白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三千年的文字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连续性是它的突出特性之一。11对标江西本土,江西与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一样,也是历史文化大省;但是,就江西本土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来说,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我们现在讲江西历史,一般都是从两千多年前开设豫章郡讲起,研究工作更多聚焦于宋明时期这一江西历史文化的巅峰期,而对此前和其后的江西历史,还存在许多没有讲论明白、阐释清楚、研究透彻的问题,也可以说,还没有形成江西本土历史研究的贯通性和连续性。12

作为江西本土或者在江西工作的史学研究从业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自觉地担负起研究江西本土历史的任务和使命,弥补以往研究中的短板和空白。特别是我们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团队,聚集着一批优秀的史学研究工作者,更应该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像艳国教授刚才的演讲一样,热情似火地投身到江西本土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中去,补齐短板,填补空白,打造出更多的江西名片,推出更多像方志远教授、张艳国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上的那种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研究成果。

二、加强历史著述的普及工作,扩大历史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历史学是科学,历史研究是科学研究;同时,历史学也是经世应务之学,历史研究要面向群众、面向社会,并且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现在有一种不良风气,就是有些研究者撰写文章,动辄几万字,概念一大堆,语言文绉绉,逻辑弯弯绕,读起来晦涩难懂,恐怕连同行都难以看懂,更何况是老百姓啊!如果是这样,这些所谓研究成果又怎么能够广泛地得到老百姓和其他社会各界的认同?又怎么能够很好地起到鉴古知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又怎么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历史学和历史研究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的那种缺乏调查、脱离实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恶劣作风和文风13,应当引起我们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我讲这一点,并不是为了否定我们当前的历史研究工作,而是为了提醒大家特别注意,要在自己的史学活动中推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14作品和成果。

有鉴于此,我希望我们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在专注历史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历史著述的普及工作,既要是“阳春白雪”,又要做“下里巴人”,两者融通结合,推出“有呼吸、有温度、有魅力”的研究成果,“真正做到开卷引人入胜,掩卷使人沉思”。这样的成果和作品“才能客观地反映历史,起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才能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长远的生命力,才能扩大并发挥出历史学应当具备的辐射力和影响力。15

三、加强历史资源的挖掘工作,讲好江西故事、中国故事

历史研究是一门“实学”,不是玄学,不能空谈。古人提醒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6;没有丰富的食材,技巧再娴熟也做不出好宴席。艳国教授总结得好:历史研究要靠史料说话,以道理服人。17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重视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江西是一个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就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和精神谱系上占有特殊地位的红色文化为例,近年来,我自己也一直在尝试进一步挖掘江西红色资源。过去,我们讲江西的“红色名片”,通常讲“三个摇篮、一个策源地”;现在,我们经过进一步挖掘和梳理,把江西的“红色名片”从四张丰富发展为十张: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简称“四大摇篮”;伟人化险地铜鼓、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耀邦陵园地共青城,简称“四大胜地”;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朽丰碑上饶集中营、江西革命儿女的优秀代表方志敏,简称“一营一人”。这项历史研究和总结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是能够做到、值得做好,也是必须做实的文化工作。18

红色文化研究是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的一个学术特色、研究强项;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对江西红色资源的挖掘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因此,我希望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团队能够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精神19,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丢掉过去不想讲、不敢讲和讲不好的思想包袱,进一步把红色资源挖掘好、运用好和研究好;这样,才能将中国革命的常规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科学真实地揭示出来,才能在讲好江西故事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和赓续红色血脉。

四、加强历史书写的创新工作,探索开发新的问题域和研究场

江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广东、浙江、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等省份相比,并不具备优势,也不处于全国前列;但是,从历史文化方面讲,江西却是个“富矿”;怎么把它开发出来?这是个大问题。挖矿不能总在一个地方挖!对于我们史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注意加强历史书写的创新工作,不能总是“吃老本儿”。因为“老本儿”总有吃完的一天,必须寻找“新本儿”,因此,就有必要寻找新的问题域和研究场。实际上,我前面讲的三点,包括所举的例子,都贯穿着创新的思考和严谨的要求。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形成一个观点,与周边省份乃至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红色省份中江西最绿,绿色省份中江西最红”。这个观点提出来以后,它得到社会各界响应和认同;他们还把这个观点简称为老百姓用语“大红大绿”,并且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新意,最主要和突出地讲,它是符合江西省自然历史与社会文化实际情况的创新书写。20

总而言之,历史书写既要求真致用,也要守正创新;特别是创新,只有创新才会形成不竭的动力、饱满的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借今天这个宝贵的机会和平台,我希望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继续加强历史书写的创新工作,在立足已有研究方向、研究特色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新的问题域和研究场,把江西历史、江西文化这座“富矿”全面开发好、充分利用好,扎实推动江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大省、强省。

最后,我做一个简短的总结。迄今为止,江西师大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仍然是江西省唯一一个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在这个博士点建设10周年之际,组织召开这样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特别是艳国教授的总结报告,站位高、定位准、指向远,饮水思源,这是对已故章开沅先生的最好缅怀和最高礼赞,是对章开沅先生“一定要建强办好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殷殷嘱托21的最好回应和最高礼敬。希望江西师大中国史学科,特别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能够在赓续传承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继续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团结一致向前看,解放思想朝前走,书写出更多更好的史学研究精品力作,稳步走向、走近、走进全国前列,为江右史学发展起到带头引领作用。

谢谢大家!

链接地址:http://www.jxxw.com.cn/content_html/html/55/p/pc/2025/01/133096658.html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