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新时代家风建设紧密相连,其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为家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新时代背景下,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家庭教育,培养兼具传统美德与现代素养的新一代,成为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议题。
家风建设在培养家庭成员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家庭中,通过长辈的讲述、家庭仪式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融入其中,让家庭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能使家庭成员在面对外部文化冲击时,坚守对本土文化的信仰,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为家庭成员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家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让他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良好家风正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石。通过家风建设,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家庭规范和价值观,注重亲情、尊重、关心和支持,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与合作,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
在一个秉持尊老爱幼家风的家庭中,晚辈尊重长辈的经验和智慧,长辈关爱晚辈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遇到问题时能够心平气和地沟通协商,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能让家庭成员感受到温暖与幸福,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培养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家庭是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第一课堂,家风建设对培养个体道德品质、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家庭中,长辈通过言传身教,将优良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传递给子女,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道德观念的熏陶,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 。当每个家庭都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家风建设所倡导的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注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会促使家庭成员将这种道德观念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推动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进步 。
家风建设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如同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家族的历史、价值观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代代相传。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家训家规的明确规范以及家庭仪式的庄重举行,家风确保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这一微观层面得以延续和发展。
家风建设在培养家庭成员对本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日常的点滴互动、共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家庭文化的深入了解,逐渐形成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同。
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家风建设能够更好地与时代发展相契合,融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风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文化自信让家庭成员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如将传统的仁爱思想与现代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将诚信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相结合,使家风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家风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红色家风彰显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这种信念成为红色家风的核心支柱。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教育后代,使子孙后代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理想的追求,不畏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传承红色家风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应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红色家风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家庭建设的重要指引,时刻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力量。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能够带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使红色家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新时代,家风传承需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各地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红色家风专题培训,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事迹,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精神力量。通过培训,党员干部从政治高度认识到传承红色家风的重要性,自觉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红色家风传承的良好政治氛围 。通过现代媒体的传播优势,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传统文化和家风建设理念。制作精良的家风主题纪录片、公益广告等,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优秀家风的内涵与价值,吸引大众关注,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家风主题讲座、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深入了解家风文化,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的热情。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建设实践,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把红色家风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体系,精心将红色家风故事编进教材,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生动讲述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色家风的内涵。
通过开展红色家风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红色家风的感悟与体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举办征文比赛,鼓励学生以文字形式表达对红色家风的理解与传承决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体会红色家风的价值。
在社会层面,充分利用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举办红色家风主题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红色家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具体内涵,让观众在参观中感受红色家风的魅力。在社区,积极组织模范家庭评选活动,挖掘和宣传身边传承红色家风的优秀家庭典型,邀请他们分享经验,讲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践行红色家风,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家庭传承红色家风 。通过这些活动,使红色家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有力支撑,促进良好社风的形成,实现家风与社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创新探索中,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社会层面广泛传播红色家风,促进家风与社风的相互促进;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家风传承的渠道,使家风建设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
汪荣有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万晶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链接地址:https://share.gmw.cn/reader/2025-01/23/content_37816028.htm